特約評論員 劉文嘉
近些年來,因輿論熱議而被單獨拎出來的專門監管越多,日常監管的乏力就越明顯;因媒體報道而被追責的情況越頻繁,監管標準的滯後就越刺眼。它不能靈活動作,導致公共政策一直氣喘噓噓地追在現實情況之後。
食品安全領域“江山代有人才出”,永遠不缺新聞主角。如果你還在糾結於藍礬韭菜、甲醛白菜、藥袋蘋果和“920”蔬菜,那麼你就out瞭——— 今天的主角是“毒生薑”。
“毒生薑”語出央視的報道。據記者對山東濰坊十多個村莊的調查,一種被稱為“神農丹”的農藥正被當地薑農普遍使用。該藥的主要含量是一種叫涕滅威的劇毒農藥,大奶美女 50毫克就可致一個50公斤重的人死亡,根本不能直接用於蔬菜瓜果。至於為何能在監管的眼皮底下“成箱成箱”的使用,薑農給出的答案是:“檢測都是自己送樣品,隻要找幾斤合格的薑去檢驗,就可以拿到農藥殘留合格的檢測報告。”
在這個答案出現的前一天,媒體上最熱的新聞是“兩高”關於危害食品安全久久這裡隻精品免費6刑事犯罪的司法解釋。昨天的“生產地溝油可判死刑”、“監管瀆職最高判十年”,和今天的“檢測都是自己送樣本”、“一年抽查不瞭幾次”組成瞭一幅新聞浮世繪,也帶出瞭一個食品安全的“中國式”語境。
媒體推倒第一張多米諾,然後引爆輿美女私密寫真集 論、觸動政府、倒逼監管、更新行業標準,最終變革政策法規——— 這個因果鏈條近年來已為公眾所爛熟。每一個行業規則的變動、每一項政策法規的出臺、每一次大規模的專項抽檢調查,都是以“善後”公共危機的面目出現的。當“地溝油”、“瘦肉精”、“工業明膠”被以嚴厲的語氣寫入司法解釋時,它們本身已經成瞭新聞中的歷史,已經在輿論圍剿中逐漸幹枯為社會標本。新的主角正在登上舞臺,而且永遠不會擔心後繼乏人。
雖然“兩高”的司法解釋在論及“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”這一犯罪認定的問題時,特意舉出瞭“農藥殘留、獸藥殘留、重金屬、污染物質”的例子,但沒有人知道未來這些農藥、獸藥中還會有哪些新成員。法律手段是事後救濟、消極救濟,它不是發現機制,不能窮盡所有可能性,更不可能產生“消滅在萌芽中”的效果。如果標準一向“牛欄關貓”,日常監管始終處於半失靈的運轉狀態,那麼法律隻能懲罰幾個後知後覺的倒黴蛋,而各種違法用藥、違法添加會不斷花樣翻新地玩下去。
回到農藥。根據最新數據,我國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標準有2293個,對比國際食品法典3820個的標準,已是差距不小。與日本5萬的標準相比,更顯雲泥之別。從源頭治理上講,農藥的準入和使用必需實施嚴格的標準和流程,當然最重要的仍然是,這種標準要與最為嚴厲的日常檢測和監管相配合。這不僅僅因為後者是老百姓餐桌前的最後一道關卡,也因為在目前的社會機制下,前者的實現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後者的倒逼效應。
所有關於食品問題的評論都有老生常談的味道,原因就是問題的關鍵永遠都在於如何驅動臃腫而松散的監管體系。近些年來,因輿論熱議而被單獨拎出來的專門監管越多,日常監管的乏力就越明顯;因媒體報道而被追責的情況越頻繁,監管標準的滯後就越刺眼。它不能靈活動作,導致公共政策一直氣喘噓噓地追在現實情況之後,導致“最高判死刑”的主角一直處於“虛位以待”的狀態中,而被轟瞭一炮的地溝油,也還會以其他形式滿血復活。
DALI FOODS GROUP
0595-873350775 X 8小时
关注我们的公众号
©1989-2019 达利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05006822号